j9九游会真人游戏第一品牌融媒体环境下地方新闻宣传方式的转变与探索什么是融媒体?“融媒体”是指充分利用各种媒介载体,把广播、电视、报纸、网站等既有共同点,同时又存在互补性的不同媒体,在人力、内容、宣传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从而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体。
习总指出,“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要运用信息成果j9九游,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做大做强主流。”
的新闻宣传工作因其时政性,经常受到内容的局限,无论是风格,还是模式都较为严谨、严肃。因此,如何结合工作实际,利用融媒体发展成果,在传统媒体宣传习惯上进行转变,赢得更多受众的关注和青睐,成为了新闻宣传工作的一项重要课题。
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民数量已经达到9.04亿,其中手机网民达8.97亿,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到99.3%。可以说,网络改变了当今中国的生态,它不仅盘活了现有的制度资源,也实现了的增量。更为重要的是,它大大缩短了权力机关与公众之间的距离。探索运用好微博、微信、手机用户客户端等新兴媒体,拓宽宣传渠道,占领工作网络阵地,可以说是宣传工作的一个新机遇。
融媒体时代,信息发布的限制条件几乎都被消除,不夸张地说,每个人都成为了一个“移动自媒体”,信息发布的效率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提升。过去受众基本只能依赖广播、电视、报纸和官方网站等媒体获得信息,信息的时效性和数量都受到了限制。如今,信息发布的来源和渠道越来越多、速度也越来越快。受众对于信息接收的时效性和数量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许多部门单位或者是企业等都会选择建立自己的”“两微一端”以及相关的短视频app发布账号,为的就是使自己的信息发布时间和次数不再受到限制,提升新闻的时效性和数量,满足受众的需求。
5月22日,十三届全国三次会议召开,“全国”微信公众号仅当天就发布了9版共20条信息,让受众能够及时获得大会信息,这样的时效性在传统媒体时代是难以想象也无法实现的。
在移动媒体尚不发达的传统媒体时代,群众的信息接收方式单一。但移动媒体逐渐兴起之后,群众对于获取信息的阅读习惯有了明显的变化,除了传统媒体信息接受以外,受众更多地是利用智能手机进行移动信息接收。
信息分类化接收。在大多数的受众手机里,都安装有“今日头条”“腾讯新闻”等各种新闻阅读app。使用这种方式进行阅读的一个好处就是,受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性地进行信息接收,大大提高受众在信息接收后的满足感。这也是为什么许多网站、微信公众号在信息发布前着重于信息发布平台的分类化处理,例如“福建”微信公众号除了信息发布外,就将平台划分为“重要精神”“要闻”“代表履职”三大部分,为的就是满足受众的阅读需求。
信息内容短、细、快。过去的新闻信息因为种种发布渠道和时间的限制,往往努力在新闻深度挖掘中下功夫,希望能在一次信息发送中就满足受众的各种需求,努力做到新闻的“5个W+一个H”。但现在,由于快节奏的生活、工作方式,受众更倾向于利用更短的时间就能够获得新闻中最“重点”的信息,这也是为什么如今短视频、短新闻、节点式新闻报道越来越常见原因,一方面可以加快信息发送速度,另一方面可以将一条新闻从不同切入点进行多次报道,并且还可以根据新闻发展的进度进行连续报道,赚足受众的“眼球”。
受众日益增长的互动要求。单向的新闻发布、被动的新闻接收时代已经逐渐“落伍”。现在的受众不再只是满足于单纯的信息接收,还期待在获得信息接收后进行信息反馈与媒体实现即时、有效的互动,这也是如今视频直播大行其道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直以来,各级都十分重视新闻宣传工作,其根本目的除了向群众宣传工作,也是为了实现群众对工作的有效反馈,形大与群众的双向互动,从而帮助提升工作水平。
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实现了通过网络了解民情、问政于民上升到命题的高度。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支撑优势,运用新媒体发布信息、宣传制度,通过留言或专门的信息互动平台甚至是视频直播手段等新媒体手段来服务宣传工作,不仅有利于扩大的社会影响力,也有助于其他工作的开展。
宣传报道主要以程序性、结论性报道为主。在日常的宣传工作中,多以会会议、代表视察、执法检查和调研等活动报道为主,这样的报道宣传结构已经成为了许多机关常年来的惯用“套路”。因此,单向发声、“零”互动的传统宣传观念使宣传工作在一定程度上缺乏“亲和力”。
宣传观念以外,滞后的媒体观念同样有待改变。长期以来我们都把媒体当“喉舌”,当做宣传党和人张的工具。但随着媒介环境的不断变化,人们对媒体的功能认识,已从单一的斗争工具,回归到传播、监督、交流、分享和产业等多元化功能的承载体。融媒体时代下,这种功能得到了进一步增强。作为权力机关,过去与媒体或可以说是上级与下级的关系、是指挥与服从的关系。但现在如果还是秉持这种思维的话,后果是可想而知的。
干预社会、监督政府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功能作用,是媒体的重要职责之一,也是全社会的期待和共识。媒体的这些功能恰恰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制度的内涵。当代社会里,任何社会组织和机构都不是孤立的,它的发展需要得到外部的信任与支持,而建立起这种信任和支持的最主要的一个途径是通过运用传播与沟通媒体的手段,与公众在交流和互动中传播自己的价值观,树立自己良好的形象,与公众结成利益一致的社会关系。这种关系就是与其他媒体以及群众互动沟通的“公共关系”。
但是,“公共关系”理念不仅仅是这个权力机关里一个机构或部门的事,更应该成为代表、会机关干部的共识和自觉行动。只有真正从思想深处确立“公关理念”和科学的“媒体观”,学会善于依靠并运用媒体主动“向人民述职”,接受人民的监督,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把的事变成全体人民共同关心关注的事,的相关工作才会真正得到全社会和全体老百姓的拥护与参与。
长期以来遵循传统报道流程,这就导致宣传工作守陈持旧、疲于创新,使新闻较其他新闻信息更缺乏“趣味性”和“可读性”,无法满足如今受众的信息接受和阅读喜好。
那么新闻是否也能做到创新?答案是肯定的,并且在不同的媒体时代,新闻“创新”成果的呈现方式也有所不同:说到宣传,每年的是绝对的“重头戏”。《小丫跑》是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栏目配合报道创办的特别节目,自2001年期间首次亮相以来,一共制作播出了15届。《小丫跑》因其内容准确抓住、经济热点,引发社会关注j9九游,因此获得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在当时,《小丫跑》就是报道中的“创新”成果。
但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依附于电视媒体的《小丫跑》,仅凭内容的高质量却也无法再成为宣传工作中最“王牌”的媒体栏目了。
2017年的宣传,央广报道——H5“王小艺的朋友圈”瞬间成为了报道中群众最为关注的“焦点”。央广主播的轻松解读、点赞及划屏等动作的制作使用,主播点赞、飞桃心等虚实结合的特效设计,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模拟AR的效果,将记者形象生动化,将新闻报道的形式人格化,在新媒体进程中寻找到了新的表达方式。首期推出后点击量就超过100万。
H5“王小艺的朋友圈”的成功,可以说是媒体创新意识和“民生语言”充分运用的结果,通过更加人性化、接地气的方式让受众对的议题和流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感受。
不仅是“王小艺的朋友圈”,2017年,人民日报客户端开发的H5产品《快看呐!这是我的军装照》,其火爆程度也更是令人记忆犹新。“军装照”H5在7月29日晚推出,截至8月2日17时,浏览次数累计达8.2亿,独立访客累计1.27亿,一分钟访问人数峰值高达41万。只要通过简单的操作,可以“穿越到井冈山时的红军,还是赶着去参加南昌起义,或是把海陆空最新军服都试一遍……”而且手机上的军人,又比你更年轻更帅气更美丽,还能“炫”进朋友圈,圆了许多人此生没有实现的军人梦j9九游。
全新的技术手段不仅实现了信息传播,还达到了宣传氛围营造、与受众互动等效果,可以说融媒体时代先进媒体技术的大成功。除了H5,VR技术、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也让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产生了许多新的形式。
但是,目前想要利用新媒体技术来完大新闻宣传工作难度较大。一方面,宣传队伍在技术水平上相对一般官媒都较为落后,仅运用传统媒体的图片和文字等形式进行报道,难以满足受众的需求。与此同时,宣传队伍里的宣传专技人员数量少,经费预算、设备等方面存在欠缺等问题,也是影响宣传团队技术水平提升的重要因素。如果能够破解难题,将这些崭新的方式运用于新闻宣传工作当中,将使新闻宣传效果实现质的飞跃。
结合自身实际,利用和挖掘新媒体平台功能,建立自己的宣传阵地,是目前各级机关都正在努力尝试的有益探索,尤其是市级机关,更承担着重要的“承上启下”的宣传和沟通作用。建立全市范围内的微信网络平台、取消纸质期刊、与地方媒体联动并轨发布新闻信息……三明市机关在原有的宣传阵地上“推陈出新”,改变固有“定式”,将媒体宣传与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了“行动中在宣传、宣传中有行动”的宣传氛围。
2019年底,三明在全市范围内建立起了“代表在身边”微信平台。这个平台的构建不仅成为了三明地区代表的移动履职平台,同时平台中的许多功能和服务,也为宣传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明市代表在身边”“梅列区代表在身边”……三明市、县两级机关微信公众号都有了统一的“名字”——“代表在身边”,这个名字也成为了三明地区宣传工作的一张重要“名片”。除了政策、信息发送,相关知识更新等基本功能外,该微信平台将代表履职、群众意见、会工作、机关服务等进行了平台融合,无形中形成了工作与反馈的互动链、实事与造势的宣传链。可以说,这一平台的打造与打破传统宣传观念和媒体观念,形成更接地气、更有亲和力的形象不谋而合。
与此同时,这个微信矩阵不论是在功能上还是宣传上都将12个县(市、区)工作和宣传进行“品牌”,不仅扩大了受众群体,同时也扩大了宣传范围,提高了宣传工作的影响力,有利于“三明市代表在身边”这一地方宣传品牌的打造。
时效性可以说是新闻的基础,同时也是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重点之一,为了增强新闻、信息的更新速度,不受微信公众平台的每日信息发送次数影响,“三明市代表在身边”微信公众号还特别建立了二次平台,做到了新闻、消息能够时时更新。
2020年6月10日,三明市十三届会举行第二十五次会议举行。当天下午,三明市代表在身边”微信公众号先于其他官媒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三明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调整我市部分行政区划的决定》的信息,不到3个小时,其阅读量已经超过30000+,在粉丝量少于其他官媒的情况下以时效取胜,证明了提升时效对于提高新闻宣传工作公信力和影响力的重要作用。
“时效”是提高“实效”的其中一个方面,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建立崭新的“宣传结构”更为立体式增强新闻宣传工作搭好了“框架”。除了日常微信推送,三个主要页面服务栏:“三明”“代表之家”“联系代表”将微信公众平台与二次开发平台充分结合,从宣传工作实际出发,既实现了新闻的发布也满足了知识传播、议案建议征集以及代表与群众互动等工作需求。不仅增强了宣传工作的实效,也增强了机关联系代表和群众的工作实效。
报刊、杂志等纸质传统媒体阅读方式已逐渐退出主流,移动阅读方式已经成为目前大部分受众的主要阅读习惯。为了进一步整合资源,配合受众的阅读习惯,三明市会机关取消了原有的《三明人民政坛》纸质版,将电子版在三明市政务APP——“e三明”上进行发布,利用“e三明”的用户量提高受众数量和刊物影响力。
与此同时,三明市会及机关的相关工作新闻、信息也都与“e三明”同步并轨发布,将机关宣传融入于主流宣传当中。
“三明市代表在身边”微信公众号的建立仅半年多,其宣传影响力已经较过去通过传统媒体进行宣传有了明显的效力提升和品牌影响力的提升。
在2019年1月召开的中央局工作会议上,习总提出,读者在哪里,宣传报道的触角就要伸向哪里,我们要通过媒体融合发展将互联网这一“最大的变量”变成“最大的正能量”。也就是说,不论是什么媒体、什么单位的宣传工作,都应以“民生”“民声”为宣传工作的“内核”。
根据调查显示,对于新媒体应用与做好工作的关系,仍有3%的代表认为可有可无,关系不大,7%的代表认为新媒体是辅助手段,不必过多关注其作用,如果要做好宣传工作,这样的观念必须扭转。
要牢牢把握新闻宣传工作的主动权和主导权,主动引导舆情,怀抱“下先手棋,打主动仗”的宣传意识,还要高度重视、时刻关注社会思想、环境、传播媒介等方面发生的新变化,充分认识并借助新媒体,抓好理念创新、方式创新和手段创新。通过自办媒体更加及时、趣味地发布新闻信息,进一步巩固阵地建设,为工作营造强大的宣传声势。
例如,“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传统优势媒体就已经华丽转身变身为网络大V,他们活跃于抖音、微信公众号等众多新媒体传播平台,通过短视频、图文、漫画、动图等形式,报道传播时政新闻。这种报道形式,因为手法新颖,风格活泼,深受受众喜爱。
要增强工作公开度、扩大公民有序参与的宣传意识,提高群众参与互动的积极性。以往的传统媒体无论是报纸、广播还是电视受众都只能保持单方面的接受行为,媒体也无法知道受众的心理和反应。而新媒体的报道形式打破了这一常规,受众可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在线沟通表达接受信息后的情绪和感受。这种情绪和感受的表达对大工作尤其宝贵,因为其很多报道的信息是与百姓息息相关的政策法规的制定出台,百姓第一时间对消息的评论和点赞是对工作的评论和监督。
当然,在加大宣传效力的同时,还要把握好宣传工作尺度、角度和力度。要建立具体可操作的信息公开制度,明确公开的内容、程序、形式和载体逐步实行信息公开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对工作宣传的内容和角度,持续时间的长短,要精心设计和策划,对于涉及保密或不宜及时公开发布的内容要严格审查,确保信息发布及时、准确、安全。
将各大宣传平台建设大新闻宣传的权威网络媒体。可以根据掌握的舆情动向,主动设置议题,增强互动性、可看性、迎合受众口味,通过权威信息披露,进一步扩大工作在网上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除了建立宣传“自营地”,也决不能忽视官方媒体和其他有公信力的社会媒体的作用。要注重发挥主流媒体作用,支持网站制作工作专题,转载新闻报道。要充分发挥网站信息公开平台、联系互动平台、资源共享平台和工作服务平台等功能作用。要整合媒体资源,探索利用电视、网络的直观性进行现场直播,彰显的公开形象。
除了常态的新闻宣传外,应积极推动在“两微一端”及各大视频直播平台上上开设专版、专栏、专题及直播节目,实现全媒体立体传播,不断拓展工作宣传的广度和深度。
例如在今年全国“”期间,著名的网络公众号“混子曰”便与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局合作,通过开辟“划重点”栏目,利用漫画形式,图文并茂地向广大受众介绍了本次“”上最高法报告中提及的“失信被执行人”的话题。
媒体融合也对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新要求,过去的新闻工作者,注重采访写作能力,现在则要一专多能,即在自己专长于音频或视频或文字的基础上,逐步凸显全媒体传播能力,不仅要熟悉多种媒介类型的内容生产方式,还要能够利用多种采访手段进行动态跟踪报道。因此,在媒体融合的趋势下,宣传队伍建设迫在眉睫。新闻工作者应当开展必要的宣传技能培训,提高新媒体宣传技能,同时与其他新媒体进行定期的组织研讨会,起到互通有无的作用。
要编织一张联系紧密、信息畅通、机制健全的宣传网,除了要培养好机关宣传队伍,以机关宣传干部和镇街宣传干部为主体,建立一支熟悉理论、新闻业务的骨干队伍,发挥好新闻宣传的“中流砥柱”的作用;还要养好媒体记者队伍,同新闻媒体保持密切的联系,努力培养一支熟悉宣传的记者队伍,要帮助他们熟悉制度和工作,积极主动地为他们提供新闻线索;同时不忘培养好通讯员队伍,在各部门、各镇街吸收新闻宣传通讯员,组建一支多写稿、写好稿的通讯员队伍,为新闻宣传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融媒体环境,赋予了新闻宣传工作崭新的机遇,不仅加快了时政新闻的传播速度,而且“倒逼”其在传播内容和形式上也需做出改变,从形式到内容上更加灵活、多样。新时代新闻宣传工作中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新媒体各种优势,从报道内容、报道手段、风格模式等方面不断创新,在增强传播效果的同时,发挥时政新闻的作用和价值。
[1]宋建勋:《“全媒体”时代做好宣传工作的儿点思考》,《研究》2012年第11期。
[2]李朝瑞:《小议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做好新闻宣传报道工作》,《吉林》2020年第7期。
[3]阎杰:《在全媒体环境下加快推进新闻宣传的“供给侧改革”》,《滇南》,2017年第1期。
[6]程文静:《深刻认识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意义》,《光明日报》,2019年12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