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9九游会真人游戏第一品牌【浅议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关系】是指由技术驱动特别是数字技术出现突破性进展后带来的具有多种传播形式与内容形态的新型媒体。界定新媒体的时候,需要把握以下几个原则:建立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基础之上,包括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不断更新、不断涌现、没法定型的媒体形态。科学技术在发展,媒体形态也在发展,我们今天恐怕是需要去关注在数字媒体之后的新媒体形态,比如正在兴起的VR(虚拟现实)还未成熟,AR(增强现实)又登上传媒舞台,里约奥运会的东京8分钟,给我们带来震撼。新媒体虽然不是从传统媒体身上生长出来的,但传统媒体是新媒体的一个重要参照物,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较而存在,不能脱离传统媒体谈新媒体。所谓新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从媒体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新媒体是伴随着媒体发生和发展在不断变化的,广播相对报纸是新媒体,电视相对广播是新媒体,网络相对电视是新媒体。
1 去中心化。中心化是说新闻生产和传播掌握在媒体机构手中,传播过程是以媒体为中心,自上而下的或从中心向四周辐射。比如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等。这都是有组织的机构,人才、技术、资源相对集中并掌握话语权,然后单向传播,我说你听,是“主导受众型”。“众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互联网是一个网状结构,没有中心节点,虽然不同的点有不同的权重,但没有一个点是绝对的中枢,可以纲举目张。而传统的中心化是一种层级式组织结构,它是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因此,互联网的技术结构决定了它内在本质是去中心化j9九游会真人游戏第一品牌,即对话语权进行解构,对媒体资源生态进行重新洗牌,表现在新媒体上,新闻面前人人平等 ,州官可以放火,百姓也可以点灯。这里的平等指传播和接受的平等。任何一次传媒工具的变革都会带来一次话语权的转移。在数字化和互联网的技术驱动下,传统媒体的“主导受众型”就变成了新媒体的“受众主导型”。如今,一个人通过发送手机短信、撰写博客日志、发起网络群聊,就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对任何人”进行传播,这就突破了传统主流媒体的话语权壁垒。比如在各大网站,你在网上发布,我也可以在网上发布;你说东,我可以说西;你说的我不同意,我可能要吐槽,喷你几句。特别是自媒体、社交媒体,更是你说你的,我说我的,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毛主席当年倡导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他老人家的治下没有做到的,新媒体时代的网民做到了。换句话说,没有做到的事情,技术轻而易举就做到了。
所以习主席要求“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要一手抓融合,一手抓管理,确保融合发展沿着正确方向推进。”
2 碎片化(fragmental)。也叫微内容。对于大多数传统媒体而言,内容出版是有时间设置的,所以电视台电台节目都被称为program,一种可以事先设定的程序。由于新媒体的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用户生成内容)成分相当重,因此它的内容发布显得没有规律,你无法预知某一个用户什么时间上传一个什么内容,因为偶发(haphazard)所以显得零碎。有一种说法叫“微内容”,大抵意思差不多,并非整块的内容、不是有组织的行为j9九游会真人游戏第一品牌,而是零碎的内容、偶发的事件。但“微内容”的说法只是形容了量的概念,没有涉及到质的特性。碎片这个词或许能更好地表达出新媒体的特性,因为看上去很多内容只是零碎地堆砌在一起,而从整体看,有一只无形的手会把它们有效地整合在一起,就如同市场经济一样。
新媒体的个性化包括“网对我”和“我对网”。媒体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精英媒体、大众媒体和个人媒体。这三个阶段分别代表着传播发展的农业时代、工业时代和信息时代。新媒体就是能对大众同时提供个性化内容的媒体,是传播者和接受者融会成对等的交流者、而无数的交流者相互间可以同时进行个性化交流的媒体,具有更强的社交功能、分享功能,更多的人情味。
4 “核武”化。新媒体具有核武器式的爆发力和导向力。新媒体因其传播速度、范围、交互性等原因,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使得一个很小的信息像原子核裂变一样瞬间引爆,转移所有人的眼球,打乱原有的格局,真正可以称得上是“扭转乾坤的核武之力”。
5 资技化。新媒体是以资本和技术相结合作为强大后台支撑的。据不完全统计,阿里巴巴集团与马云的高管团队两年多来,通过直接、间接、关联公司、个人入股等各种方式,将24家媒体纳入麾下或战略入股媒体、影视娱乐、音乐、视频、文学、动漫和内容分发等。为什么一有钱有资本就钟情于媒体特别是新媒体?因为媒体是一种权力,叫做话语权。既然是权力,必然很诱人,能谋求许多好处。虽然它不是一种权力,但它可以转化为权力、经济权力、文化权力、社会权力等。
6 交互性(interactive)。互联网上的互动有四个方面:①用户注册时的互动;②传播沟通时的互动;③对文本解释的互动;④游戏时的互动。媒体之间的互动。新媒体的特征具有互动性是新媒体独特的魅力所在。新媒体的交互性必然会加剧加快信息流动和社会流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信息不对称,产生意想不到的社会动员功能。
1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新闻理念。新闻理念有很多方面,比如新闻定义。中国认同度比较高的新闻的定义是陆定一“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在新媒体的语境下,这个定义已经包不住新闻实践,它的内涵和外延大大拓展和延伸了。对照这一概念,新媒体时代新闻定义的变化主要有:(1)时间概念:以前追求的是新近或及时,现在由于新媒体的技术特点,从快这个角度来说,不仅是“新近”和“及时”的问题了,还有能力做到实时或者同步了,这比“新近”和“及时”更加讲究时间概念。另一方面,它又极其抹杀时间概念,有的不是新近发生的,而是陈谷子烂芝麻。总之,在新媒体这里,发生了的是新闻,未发生的也是新闻,可能发生的还是新闻。(2)事实概念:传统媒体时代把事实作为是否构成新闻的核心元素,现在不能说不是了,但大大淡化了事实概念。有时候报道的是故事,有时候报道的是虚构。(3)报道主体:以前只有专业媒体报道后才叫新闻。现在新媒体时代,特别是其中的自媒体,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能报新闻,走新闻传播渠道的都是新闻。
严格新闻定义:新闻是新近发生的受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事实的报道。它要求新闻更加硬性,更加真实,更加可信,更加严谨,更加权威。
泛化新闻定义:通过各种途径传播(报纸、电台、广播、电视台、互联网等媒体)并得到了有效阅读的信息就是新闻;如果再放开一点:大众传播并传播大众之信息就是新闻;或者更加大胆一点:有受众的传播之物皆新闻。新媒体兴起泛化了新闻定义,淡化了新闻要素,也就是说它淡化了事实,淡化了时间,淡化了意义,新闻不仅是原来要求的时间和事实概念,满足求知欲的概念,而变成了一种大众信息消费。
2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改变了新闻价值(时新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和趣味性)。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有些方面丰富了新闻价值,有些方面补充了新闻价值,有些方面颠覆了原来的新闻价值。还有的原来也是新闻价值的元素,但份量很轻,现在份量很重。有的原来份量很重,现在却很轻。比如,原来五大新闻价值元素中是没有新奇性的,当时认为有些新奇的事件没有社会意义,不能称之为新闻,所以排斥在外。在新媒体的眼中,只要新奇,不管有没有社会意义,只要它不是过于负面渲染的东西,它都是有新闻价值的。原因很简单,能满足人们正常的猎奇的需要,必然有受众,受众是上帝,这是硬道理。再说,没有理由也没有必要非得把新奇与意义绑定在一起或者直接挂钩,人们对新奇的追逐有时候与意义相关,有时候非关任何意义。再比如趣味性,原来虽然也在新闻价值元素中,但权重很轻,排最后一个,但现在它的权重大幅度上升,再也不甘于当老末了。
3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改变了新闻传播方式。从岩画和巫会的模拟传播,到诗歌和戏剧的口语传播,到造纸术和印刷术发明之后的文字传播,到无线电发明之后的电子传播,回顾人类的大众传播史我们可以发现,传播的媒介形态日趋丰富,而传播行为日趋自由。①传播方式从单向到双向的转变。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是单向、线性、不可选择的。它集中表现为在特定的时间内由信息发布者向受众传播信息,受众被动地接受没有反馈的信息。这种静态的传播方式使得信息不具流动性,一潭死水。而新媒体的传播方式是非线性的,双向的传统的发布者和受众,现在都成为了信息的发布者而且可以进行互动。②传播行为更为个性化。博客、播客等新的传播方式使得每一个人都成为信息的发布者,个性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传播自己关注的信息。传播内容与传播形式等完全是我的地盘我做主。个性化的传播方式一方面让众会着发布信息的自由,同时在影响他人快乐的同时,也带来了个人隐私泛滥,内容良莠不齐的弊端,为管理带来困难,也为受众的信息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③接受方式从固定到移动的转变。无线移动技术的发展使得新媒体具备移动性的特点,用手机上网、看电视、听广播,在公交车、出租车上看电视等越来越成为普遍的事情。随着4G或5G技术的到来,移动性的特点将成为未来新媒体的主要特性。④传播速度实时化技术的发展使得新媒体可以实现实时的传播。不再需要复杂的剪辑和烦琐的后期制作与排版,技术的简单便捷使得信息可以在全球实现实时传播。这一优势是任何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目前一些大的门户网站基本上都可以实现声音和视频音频的实时传播,时空的距离被缩小到最小。⑤从单一到交融。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在传播内容方面更为丰富,文字、图像、声音等多媒体化成为一种趋势。与此同时交融性还表现在终端方面,一部手机不仅仅可以用来通话、发短信,同时还可以用来听广播、看电视、上网,多种媒体的功能集合为一身,而这些功能的实现是以互联网、通信网、广播电视网等多种网络的融合为基础的。另外,新媒体传播方式也打破了地域化、国界化,消解了国家与国家之间、社群之间、产业之间的边界,消解了信息发送者与接收者之间的边界。
4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改变了新闻文体。在新媒体时代,由于大量新的媒体产品的出现,使得新闻文体更加多样,出现一些过去没有过的文体,比如微信公众号、帖子、搞笑视频、心灵鸡汤、配音改编等。在传统媒体时代,新闻与评论有着严格区分和分工,其文体界限是极其明晰的,清楚的,新闻就是新闻,评论就是评论,除了署名本报评论员、社论、本报编辑部文章等代圣人立言的官方文体外,个人署名言论也都设置言论专栏,这是人为的编织篱笆,比如人民日报的人民论坛、解放军报的长城论坛、军营之声等。这让你一看就知道,什么是新闻,什么是评论。从内容上说,新闻与评论之间也有一些不成文的规矩,哪些是新闻的素材,哪些是评论的素材,新闻从业人员心里是非常清楚的。新闻详述其事,基本不作评点;评论只把新闻作由头,也仅仅是由头,绝不恋战,略述其事,立马宕开一笔,然后跳出来伸展发挥。但在新媒体语境下,因为新媒体注重信息反馈、新闻传受关系发生了改变,其互动双向功能使得意见的传播往往能成几何级数地强化新闻事实本身并形成新的新闻价值。加之新闻评论往往比新闻本身更能够迅速形成,又使成为一种新的舆情并且被迅速传播。这种由新闻评论引发的新的舆情具有超强的巨大影响力,有的甚至改变媒体预想的报道议程,甚至能反过来影响新闻事件的进程。过去我们说新闻评论是为了区别评论、经济评论、文化评论等,新媒体语境下说新闻评论,是指新闻与评论在文体上的一种交结融和。
1、在目前的科技发展水平以及整个社会状态下,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发挥着各自的优势,是相互依存,共同发展,新媒体强烈冲击着传统媒体,但是,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传统媒体阻挡不了新媒体的蓬勃发展,但是新媒体也不能取代传统媒体,传统媒体中的纸媒、视频、广播、杂志、图片、小说、图书等仍然有着相当强的无可替代的优势作用,无论从社会层面上、国家层面上看j9九游会真人游戏第一品牌,还是从媒体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情况讲,新媒体和传统媒体都是相互依存、互促发展。
2、从社会层面上讲,由于新媒体即时性、简易性、广泛性、非官方性,使信息的传播,政令的颁布瞬间传至四面八方和各个阶层,但是,随之带来了信息的准确性、全面性以及永久性问题,也就是说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共存是社会的需要。
3、从中国国家层面上来说,中国的“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是中国的长期去产能战略,据专家估计四十年内中国不会再有高于“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也就是说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个中国梦,“一带一路”是主轴,中国梦就蕴藏在“一带一路”中,中国要实现中国梦就必须向世界宣讲“中国故事”,这个“中国故事”给谁讲,谁来讲,怎么讲?
中国故事首先要向中国人讲,讲什么呢?讲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讲如何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讲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传承,讲中国各民族具有特色风土人情的历史传承,在宣讲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重点要向旅居海外的华人华侨讲,通过华人华侨再向居住国人民宣讲中国故事,这是其一“给谁讲”的问题;其二是“谁来讲”?中国的故事主要由中国人讲,除了中国国内各级政府、各类媒体讲之外,海外的华人华侨社团和海外华文媒体担当着主讲任务,华文媒体又是首当其冲,担当着重要职责,是宣讲中国故事的主力军;其三是“怎么讲”的问题,一是因地制宜的把“中国故事”和当地的民族故事结合起来讲,既通俗易懂又容易被接受;二是利用华人华侨在居住国盘根错节的、经济、人脉关系,培养感情,使居住国居民加深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和理解;三是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结合来广泛快捷的宣讲“中国故事”。简单说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要紧扣“一带一路”这个国家大战略,用传统媒体、新媒体和海外华人华侨的融和去讲好“中国故事”,这是中国的需要,也是世界的需要。
4、媒体本身就存在着不断发展、不断补充的过程,由纸媒-纸媒、图片-纸媒、图片、小说、广播-纸媒、图片、小说、广播、视频-纸媒、图片、小说、广播、视频、新媒体,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强烈冲击着传统媒体,媒体单位如果不能适应新形势与时俱进,生存空间会越来越小,所以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共存也是媒体自身发展的需要。
总之,新媒体和传统媒体是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关系,它们的有机结合是整个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每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的需要,还是媒体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更是宣讲“中国故事”,实现“中国梦”的国家战略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