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123-6666

新闻资讯 分类
j9九游会真人游戏第一品牌2018记者节|牢记使命 发最强音

  j9九游会真人游戏第一品牌2018记者节|牢记使命 发最强音编者按:今年11月8日,是第十九个记者节,乐清市举行庆祝第十九个中国记者节座谈会,新闻界代表欢聚一堂,共庆自己的节日,市委、宣传部长范晓东,市会副主任程天青,副市长陈微燕,市政协陈亦殊等出席座谈会。市新闻单位相关负责人和一线记者结合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这一主题,进行了座谈讨论。现将座谈会代表部分发言摘编刊发,以飨读者。

  作为一个从业24年的老报人,我和我所在的乐清日报,在看似波澜不惊年复一年的新闻事业中,经历了时代变迁、技术更迭、自媒体盛行等种种革新和变化,但我们心中始终明晰一个方向:表达,借时代之势,履使命之责j9九游

  站在当下媒体融合的深海巨浪之中,挑战即是动力,《乐清日报》加快融合速度,打造原创精品,践行新闻为民,交出了一份靓丽的答卷。

  创新主题报道,讲好乐清发展故事。今年春,我们对乐清进行“报、网、端、微、视”一体化播报,总点击量突破900万。连续推出移风易俗主题报道、评论共800余篇。策划了《圆梦新时代 改革再出发——乐清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型系列报道》,全媒体矩阵推出专题,浓墨重彩点赞乐清改革弄潮儿。

  秉承工匠精神,打造原创新闻精品。去年50多件作品获得全国、省市等各类新闻奖,其中《90后最美女教师陈莹丽大美大爱感天动地》获2017年度浙江省新闻奖二等奖,全国各媒体总阅读量达4亿+。

  创新传播手段,加快媒体融合发展。今年1月1日正式上线浙报集团“媒立方”,重点打造浙江新闻APP乐清频道、中国乐清网微信等大号,打造乐报新媒体品牌。

  守望社会责任,践行新闻为民情怀。打造的报网互动平台——e点爱智慧公益平台2015年11月上线以来,截至目前,共发起了83余项公益项目筹款,筹得捐款1300多万元。

  创新媒体形态,开拓“+文化产业”新模式。乐报旗下乐清文化综合体项目(包括乐清日报·保利国际影城和乐清大剧院)推进了媒体主业与文化产业深度融合。

  成绩背后,是乐清报人对新闻事业的深情付出,是从不敢停歇的永在路上。唯有不可辜负,我们肩负的何止是新闻报道?是记录历史的深沉使命,是为党和国家发出最美声音的责无旁贷!

  近年来,乐清日报不断加快媒体融合步伐和探索脚步,努力以全媒体矩阵发出区域中心城市传媒最强音,发挥党媒喉舌作用,传播社会正能量;形成了“一网、一视、两端、三微”的全媒体发布格局。

  “题”前谋划,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专题集纳和发布,是新媒体矩阵中主要做法之一,我们与纸媒互动,在网站首页、微信公号子菜单和客户端上先后开设了《、市长在忙啥》《移风易俗》《改革开放40周年》《重点工程看过来》等上百个专题。

  “原”源不断,讲乐清正能量故事。微信和客户端是当下新媒体传播的两大主要途径,为减少各种自媒体号的抄袭和未授权转载,我们对优秀原创稿件申请原创保护,对配图进行水印标记,并强化制度保护,以强化乐清日报的品牌和新闻影响力。

  如去年7月16日原创微信《痛心!乐清90后最美女老师患癌离世,临终前这样上课让人飙泪!》,最后形成4.8亿天量传播。再如今年的托接哥袁润生、城东一小小学生林品旭等三人接力救落水女童等乐清正能量新闻,均由乐清日报全媒体首发后,迅速从乐清扩散至全国。

  “视”不可挡j9九游,打造爆款视频节目。乐报视频主抓4个领域:媒立方手机直播,新闻短视频快速摄制上传,专题视频制作,《乐报会客厅》访谈栏目摄制。

  摄制的精品微视频,围绕两种题材:第一种是针对特定主题、特定事件、特定人物等策划制作的原创专题视频。这类视频一般有鲜明的主题、精良的制作,其主题和内涵都具有相当的社会传播价值。

  第二种则是针对突发的新闻事件、热点话题、全民关注的新闻动态策划制作的原创新闻视频和原创访谈。原创新闻视频一般注重选题的关注度、发布的时效性。

  出租车从来不打表,是乐清这座城市的痛。早在2012年,我就啃过“出租车不打表”这块硬骨头,几乎每年都提到这个现象。

  到了今年9月份,乐清市城市精细化管理会议上,受邀参加的政协委员叶丹将自己的发言集中对准了“出租车不打表”,引起了市领导的高度关注。

  当报社领导将这个任务交给我时,我心里没底。可领导说:“移风易俗天大一样的难题,我们都报道了,出租车不打表还报不了吗?”

  于是,我们重启了“出租车行业乱象整治”系列报道,又吹响了向出租车乱象全面宣战的号角,乐清市道路运输管理局也表达了破釜沉舟的决心:“已是不得不改,无论报道多么尖锐,我们绝对配合。”

  此后,我们推出的报道全面开火,一次比一次尖锐:《出租车不打表顽疾何时根治》《只要下死决心,没有管不好的》《首批6辆出租车不打表,罚!》《 政策出台 监管到位才是出路》《绝不姑息任何一名违规运营的哥》……部门直接表态呼吁:“不获全胜,决不收兵”。街头巷尾,到处都有人在谈:出租车要打表了!

  就在采访中,出租车司机们说:“确实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要让市民们重新信赖我们。”还有司机向我们表示感谢:“打表计费了,坐车的乘客也多了,生意好了不少。”

  如今,“出租车行业乱象整治”系列报道已经进入尾声,我们共推出了14篇报道,共计35000多字,职能部门也推出了长效管理机制,进入常态化管理。

  记者这份工作,我做了8年了,每次采写的稿件对社会起到一丝作用,内心才会出现强大的满足感。这就是我从事新闻工作的初心,用自身的力量去推动社会的进步。

  2009年我进入乐清日报社担任记者一职, 2010年6月从采编一线转岗到发行中心,同年底,又转岗到乐清日报有限公司总经办。多岗位的历练,让人收获了许多成长。

  但当一名记者,用自己手中的笔去记录人间百态、世间万象,是我儿时的梦想。怀揣着一颗对新闻事业的赤诚之心,2016年初我向领导主动请缨,要求重回采编一线月份,我收到了职业生涯中的第一面锦旗,这件事情如今想来还是阵阵暖意涌上心头。当时,我策划了一个系列报道,几经周折,为一名因情感受挫而精神失常的江西妇女找到了老家的家人。一个系列报道,让这个孤身在外的女人重回家庭的怀抱。

  今年3月份,通过读者爆料,我得知柳市第九小学的一名学生,因先天性脊柱侧弯打了三年的支架,因病情愈发严重,危及性命,急需动矫正手术,但因家中困难,无力承担起医药费。

  后我采写的一篇题为《打了三年支架,每天22个小时以上 花季少女难以承受生命之痛》的报道在乐清日报刊发,通过“e点爱”平台,为她筹集到10万元爱心款,小女孩得以顺利动手术。一篇深入基层的报道,改变了一个花季少女的命运。

  记者是什么?我一直努力地寻找着答案,但真的给不出确切的答案。因为,我的记者之路还在延伸,记者的内涵还在丰富,还有待我继续努力。

  近几年,对于我们记者个体来讲,每天上班、加班,采访、写稿,制作、剪辑,风里雨里节日里,仍旧是不在新闻现场,就在赶往新闻现场的路上,似乎没什么变化。

  也正是这几年,对于媒体发展环境来讲却呈现着快速变化,这种变化快得让人惊讶,以至于措手不及。自媒体出现了,移动端普及了,收视习惯变化了,广电台网分离了,新媒体中心诞生了,微网站上线了,网络直播常态了,传统的作业方式改变了,乃至坚持了多年的《乐清新闻》播出时间也将要调整了等等。

  从事物的发展规律来看,变化应该是常态,变化应该是永恒。然而面对纷繁的变化,对于广电和广电新闻人来讲,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讲好乐清故事、塑好乐清形象的作用永远不会改变;发现美好,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的职能职责依旧没有改变;鞭挞不公,还原现场,记录的使命担当仍然没有改变;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新闻情怀始终没有改变。

  在普通市民的常识里,一年应该是有四季的,但在很多广电记者眼中,一年却只有两季,即大家所关注的旺季和大家曾经略过的淡季。日常大家在电视的栏目中看到的常常是记者们专业的素养和光鲜的外表,却很少知道我们背后为新闻付出的艰辛。经常为了获取更好的镜头,我们披星戴月,风餐露宿;为了能够更近距离地接触,承受了一个又一个不确定的危险;为了展现更多真实的现场,忍受着艰辛困顿环境的考验。即使这般,我们还能够乐观地调侃j9九游,纵使被新闻报道虐千遍,我们还能对它如初恋。

  很多人不理解,记者职业如此辛苦,我们为什么还在坚持?我们仍在前行,只因初心不变。在中国记者节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为我们乐清广电有这样一群面对变化、适应变化、但从不改变新闻理想的记者们而骄傲。

  在一些“90后”看来,“老黄牛”精神早已过了时,甚至成为他们“个性发展”的对立面。今天,我们谈起“老黄牛”精神就真的“不合时宜”了吗?答案是否定的。

  目前,电视新闻记者队伍中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是,一些记者的工作积极性不是太高,缺乏主动找选题的动力,接受任务也时常拈轻怕重。温州电视台一位负责人曾聊起此事,也深有同感。缘何会出现这样的普遍现象呢?我们分析:一是缺少对新闻事业的一份热爱,二是不注重学习相关新知识,三是管理机制欠缺,处罚与退出机制不完善,四是对应的薪酬比过去减少,五是记者队伍里有全额、差额、台聘、临时等多类从业人员,成分复杂,相互比较矛盾互生。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新闻报道中,这个“器”就是我们的记者队伍。为了更好地服务、宣传乐清,必须加强新闻记者队伍建设。一支优秀的新闻记者队伍将会对新闻报道、媒体融合产生质的影响。而在现实中,像苏曙光这样的“老黄牛”确实不多。因此,我们呼吁,新时代的新闻事业要有更多的“老黄牛”,更需要一种“老黄牛”精神,要有不待扬鞭自奋蹄的敬业精神。我们也将加强新闻记者自身素质的培养,提高新闻记者的文化素质。同时,完善各项机制,培养更多爱岗敬业、埋头苦干的真正的好记者。

  我于2014年参加工作,是乐清市广播电视台的记者、主持人。作为记者,我一直坚持在基层采访,采写新闻近千篇,处理纠纷投诉1400多件;作为主持人,我在每周一至周五上午为群众及时播送民生新闻、热点事件、各类资讯;每周三、周五的特别节目《阳光行动》与《律师在线》,接听群众咨询和投诉,解答各类疑难问题。我的节目不只关注民生大小事,更是从群众角度出发,解决难题,做群众的贴心人。

  五年时间里,我曾解决过外来务工人员的欠薪问题,协调过工人的工伤问题,也帮助外嫁女的子女顺利落户,帮助落难的家庭募集爱心款;也报道过山村群众吃水难问题、民工子弟学校校车问题、不良商家侵害消费者的消费纠纷等等。2017年,荣获温州广播电视政府奖广播播音主持二等奖 。

  其实在媒体融合的当下,传统记者要面临转型的压力,不能只满足于采访之后写写稿子,还应该胜任职务之外的相关新闻工作,于是我开始转变思路,立下成为“新闻多面手”的目标,顺应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形势,主动承担微信编辑工作,将采访到的民生新闻及时编辑发布。未来,我将继续秉持初心,砥砺前行,坚持正确导向,弘扬社会正能量,争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践行者。面对这座城市的每一个伟大蜕变、即将发生的每一个重要事件,我都将继续忠诚地记录着,用我的笔,我的名字。

  我于2012年加入乐清市广播电视台,是一名电视摄像记者兼航拍飞手。入台后我曾在乐清市电视台的农业栏目、生活栏目以及新闻频道的多个栏目任职,拍摄新闻3000多篇,多次参与电视大型专题报道,参与拍摄多部乐清城市宣传片,并主导拍摄多个政府部门汇报片,于2015年荣获温州新闻作品一等奖。

  目前,我是时政栏目《乐清新闻》的一名摄像记者,跟随市委市政府领导拍摄时政新闻,并且负责相关专题片报道。在拍摄新闻之余,我还承担起无人机航拍的重任,从空中角度记录乐清城市的巨变。当我遥控无人机飞至乐清上空,我的飞行器屏幕上就出现这所城市最美的景象。2016年至今,我遥控无人机飞越了乐清的大部分地区,飞行次数达到800多次,飞行里程达到80多公里。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乐清作为民营经济的发祥地,有太多画面和故事需要记录,我愿用不一样的视角去展现乐清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所取得的成就。作为乐清市广播电视台的一名新闻工作者,我深感荣幸,也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竭尽全力为乐清形象的塑造贡献力量。

官方微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