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9九游提升传播效能 讲好中国故事【内容提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国际传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对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营造良好外部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内蒙古日报社索伦嘎新闻中心为例,深入分析其国际传播现状,包括国际传播资源的利用、传播手段的创新以及传播效果的显著表现,旨在为我国地方媒体的国际传播提供有益借鉴。通过对索伦嘎新闻中心国际传播实践的研究,本文总结了其在资源整合、技术创新、议题设置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并提出了进一步提升国际传播效能的建议。
在当今世界,国际传播已成为国家间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桥梁。中国作为世界大国,正积极推动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内蒙古日报社索伦嘎新闻中心作为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主管的全媒体外宣机构,在国际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索伦嘎新闻中心国际传播现状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地方媒体在国际传播中的实践经验和面临的挑战,为进一步提升我国国际传播能力提供参考。
索伦嘎新闻中心是一家全媒体外宣机构,运营着《索伦嘎》杂志、《索伦嘎报》、索伦嘎新闻网、索伦嘎客户端4个自控平台和 Facebook等海外社交媒体账号,这些平台共同构成了索伦嘎新闻中心的国际传播体系,使其能够多角度、全方位地向国际社会传递信息。
《索伦嘎》杂志作为索伦嘎新闻中心的重要产品之一,以其丰富的内容和独特的视角吸引了大量读者。该杂志不仅涵盖了、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的内容,还注重介绍中国的风土人情和传统文化,为蒙古国读者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的窗口。曾荣获蒙古国“百强杂志”称号,连续 5 年获中宣部边境外宣期刊绩效考核一档,成为蒙古国读者、汉学者和中文爱好者的必读刊物。
索伦嘎新闻网则是索伦嘎新闻中心在互联网领域的重要阵地。网站不仅提供了丰富的新闻报道和时事评论,还开设了多个专栏和专题,涵盖多个领域的内容。通过索伦嘎新闻网,读者可以及时了解中国的最新动态和热点问题,加深对中国的了解和认知。网站主办的各类活动也屡获殊荣,如“索伦嘎 2018·中蒙网络”获中宣部春节文化走出去优秀项目,“茶香万里情谊深”等作品获 2022 年度内蒙古新闻奖(国际传播)一等奖,“我眼中的中国”中学生中文征文活动等入选第二十七届全国省级党报总编辑年会全媒体报道优秀案例。
此外,索伦嘎新闻中心还积极利用Facebook等社交媒体平台,加强与蒙古国读者的互动和交流。通过发布新闻、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的内容,拥有了大量的粉丝和关注者,为中国的国际传播提供了有力支持。
为了更好地推进国际传播工作,2014 年 9 月内蒙古日报社在蒙古国正式挂牌成立驻蒙古国办事处,设立索伦嘎新闻中心境外编辑部,代表内蒙古日报社在蒙古国开展新闻采访、交流合作、学习培训、印刷发行、宣传推广等活动。这一举措不仅为索伦嘎新闻中心在蒙古国开展新闻采访、交流合作等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还为其在国际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境外编辑部,索伦嘎新闻中心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蒙古国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为制定更加精准的传播策略提供了有力支持。
为了扩大索伦嘎新闻中心在蒙古国的影响力,2011 年,《索伦嘎》杂志在蒙古国印刷,发行覆盖21 个省市。2014 年 11 月,《索伦嘎报》在蒙古国正式注册并出版发行。2024年与蒙古国航空公司合作,已在4条国际航线上投放《索伦嘎报》。同时,索伦嘎新闻网申请了蒙古国网站域名,实现本土化,在蒙古国 1000 多个活跃网站排名中位居前 40。
为了增强与蒙古国读者的互动和交流,索伦嘎新闻中心在蒙古国成功举办了多项富有创意的活动。如在蒙古国举办了“索伦嘎系列媒体推介会”“索伦嘎媒体日”等活动,策划开展了“科尔沁音韵”演唱会、《索伦嘎》杂志创刊 25 周年读者节暨第三届索伦嘎媒体论坛等多项创意活动,持续“擦亮”索伦嘎品牌,提升了索伦嘎在蒙古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在数字化时代,技术应用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媒体的国际传播能力。为了提升技术应用水平,索伦嘎新闻中心积极引进和研发先进的技术手段和设备。2014 年,索伦嘎新闻中心获批的“索伦嘎全媒体建设项目”以技术应用创新为着力点,完善升级了索伦嘎新闻网、全媒体融合采编平台、移动采编平台、俄文网、《索伦嘎》杂志 PC 版、《索伦嘎报》PC 版等全媒体平台,实现了报刊网端一套人马、一体化运作,从传统媒体向全媒体转变。此外,中心还组织开展了“走进内蒙古·感知 70 年”全国边境外宣期刊系列大型采访活动,策划推出《“走进内蒙古·感知 70 年”全国边境外宣期刊采访活动报道集》,编辑出版《中蒙新闻论坛资料汇编(中文、西里尔蒙古文版)》等书籍,形成了组织架构清晰、规划发展明确、体系建设完备的外宣阵地。
为了进一步提升国际传播能力,索伦嘎新闻中心积极拓展社会资源。索伦嘎新闻中心聘请了蒙古国汉学家、翻译家、资深媒体人等 5 名顾问,负责审读审看产品内容,在本土化运营、拓展传播渠道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为助力媒体融合高质量发展,中心先后与蒙古国网络发展联盟、蒙古国《今日报》等媒体机构签订合作协议,依托其新闻资源形成宣传合力,增强协同合作实效。
索伦嘎新闻中心与蒙古国胡日勒国际有限公司签订印刷发行和技术服务协议,与蒙古国《今日报》建立合作办报模式,提升了索伦嘎报纸发行量和覆盖率。2023 年,中心与蒙古国网络发展联盟签订传播合作协议,每年推广文字、视频、海报、长图等形态多样的原创产品 300 余件。此外,中心还与蒙古国通讯社、国家公众广播电视台、蒙古国记者协会等机构和主要媒体建立了牢固的合作关系,有效提升了国际传播效能。
索伦嘎新闻中心经常策划参与重大报道活动,如亚欧首脑会议、“外媒走进蒙古国”等会议。完成了四届中蒙博览会报道任务,推出268页特刊、40 页专版内容。与蒙古国国家公众广播电视台合拍《爱无国界》纪录片,生动地讲好中国故事。此外,中心还组织开展了“改革开放 40 年·一带一路中国行”等 10 余次中蒙媒体联合采访活动,很好地展示了中国形象。
积极策划推出了一系列主题报道和专题活动。如“外国人眼中的中国乡村”、《好邻居来往越走越近——专访中国驻蒙古国特命全权大使邢海明》等多项报道,通过邀请外国记者和学者深入中国乡村进行采访和调研,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乡村的魅力和变化。这些报道和活动不仅增强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的了解和认知,还为其在国际传播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和口碑。同时,索伦嘎报刊网端以及索伦嘎 Facebook 账号用户活跃度高、互动性强,拥有完善的海外社交账号运营机制。
近年来,蒙古国议会新闻代表团、蒙古国新媒体代表团、俄罗斯联盟布里亚特共和国代表团、尼日尔新闻代表团等 20 余个参观团到访考察交流。索伦嘎新闻中心成功举办了 四届“索伦嘎”媒体日活动,三届“索伦嘎”媒体论坛,与蒙古国后杭盖省中蒙友好协会组织举办了读者节活动,支持蒙古国留学生迎新晚会、蒙中友谊绘画比赛等文化交流活动,赞助出版《Alsiin gerliin helterhei》等书籍j9九游,并在乌兰巴托举办首发仪式;连续 14 年采访报道中蒙新闻论坛系列活动。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蒙古国读者的文化生活j9九游,还为其在国际传播中传递了中国的声音和形象。
2020 年 7 月,索伦嘎新闻中心以线上线下方式开展“索伦嘎之行”体验式采访活动,蒙通社、《蒙古早报》等 8 家媒体参与,推出的《蒙古国记者云端做客内蒙古牧人家》作品被蒙古国早报以及新华网等媒体转载,入选 2020 年度全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案例。2021 年 6 月,中心组织承办“百年风华·见证友谊”中蒙媒体线上联合采访活动,蒙古国今日报、FM107.5 广播电台、News.mn 等国内外 19 家媒体参与现场直播,视频播放量达 55 万人次,总浏览量突破 137 万人次。
2023 年 7 月,中心组织举办“新时代中国画卷·呼伦贝尔纪行”全国边境外宣期刊联合采访活动,9 家外宣期刊 20 余名记者参与,通过 11 种语言文字在 25 个平台广泛传播,刊发各类体裁产品 608 件,传播量 8800 万+,向国际社会展示了中国形象。2024年7月,在2024世界新能源新材料大会的报道中,共发布了8篇西里尔蒙古文消息、7个英文视频、5个俄文报道,展现了能够使用多种语言文字进行外宣报道的能力。这些方法和策略为索伦嘎新闻中心在国际传播中提供了有力支持。
内蒙古日报社索伦嘎新闻中心作为内蒙古自治区重要外宣机构,近年来在国际传播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国际社会提供了了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窗口。
《索伦嘎》杂志作为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其国外发行量达 2000 份、国内发行量为1000 份,成功覆盖蒙古国 21 个省份;《索伦嘎报》通过与蒙古国《今日报》合作,每月发行量达 6000 份;索伦嘎新闻网日均浏览量 4000 次,吸引了来自107 个国家和地区、1476 个城市的用户j9九游,其中60%左右的点击量来自蒙古国网民;在海外社交平台Facebook平均每月发帖120 条,拥有超过17 万的粉丝量,总点击量超过 9 万,在重点对象国具有较高影响力。
索伦嘎新闻中心在内容策划上注重主题的精准定位,开设了“领袖风采”“习金句”等专栏专题,通过蒙古国网络发展联盟网站进行推广的110 余篇稿件,总点击量 650 万人次,有效地传播了大国领袖形象;举办了“我眼中的中国”作文比赛,并把获奖作品制作成H5发布在草原云客户端、云桥网、桥杂志社等媒体平台及微信公众号,总浏览量超 5 万;策划推出的“茶香万里情谊深”等系列产品被 15 家网络媒体和海外社交媒体转载转发;策划开展 “中国这十年·外国人眼中的中国乡村”采访活动,推出的《中国砖茶之乡羊楼洞》等短视频,总浏览量达 35 万人次。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策划推出了“盛迎75周年·75个祝福”系列报道,并推出了特刊。
索伦嘎新闻中心积极主导“感知中华文化·索伦嘎对蒙青年网络合作传播”项目,通过拍摄《万里茶道》等 2 部微纪录片、“感知中华文化”10 个系列微视频,在蒙古国 38 家主流网站进行传播推广,总点击量超 100 万,有效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截至目前,该中心共推送 560 余个原创稿件,总点击量超过3808 万,为国际社会提供了了解中国乡村变迁的窗口。此外,组织举办“百年风华·见证友谊”中蒙媒体线上联合采访活动,国内外 27 家主流媒体参与,宣传阐释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巨大变化,视频播放量达 55 万人次,总浏览量突破 137 万+,为增进中蒙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理解做出了积极贡献。
索伦嘎新闻中心构建的全方位、多层次国际传播体系,实现了传播效能的显著提升。它涵盖了多种传播渠道,确保信息快速、精准触达。境外编辑部的设立与本土化运营策略,深入了解并适应目标受众的文化习惯与需求,从而在蒙古国乃至国际社会中建立起传播基础。在资源整合方面,通过聘请国际顾问、签订合作协议等方式,拓宽了社会资源,还引入了先进的国际传播理念与经验。共同推动了中心在国际传播领域影响力的持续扩大,使其能够更有效地讲述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在传播效果上,通过精准设置议题、主动发声以及扩大对外交流活动,成功地将中国文化与价值观传递给蒙古国及国际社会,增进了各国人民对中国的了解和认知。系列传播活动不仅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形象,也为构建更加和谐、包容的国际社会环境贡献了力量。
索伦嘎新闻中心在传播手段上的不断创新,是其取得显著国际传播成效的关键所在。面对数字化时代的挑战与机遇,中心积极拥抱新技术,将大数据、AI、虚拟数字人等前沿科技应用于国际传播实践中,实现了从传统媒体向全媒体的华丽转身。技术的应用,使中心能够更加精准地分析受众需求与偏好,从而制定出更具针对性的传播策略;进一步提升了内容生产的效率与质量,使内容更加贴近受众、吸引人。新兴传播手段的运用,则为中心带来了全新的表达方式与互动体验,增强了传播效果与受众参与度。技术创新不仅提升了索伦嘎新闻中心的国际传播能力,更为我国媒体在国际舞台上的竞争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心在全球化语境下保持领先地位的重要基石,也为我国构建更加高效、有力的国际传播体系提供了宝贵经验。
综上所述,索伦嘎新闻中心通过力推媒体融合发展、创新国际传播手段、提升技术应用水平、广泛拓展社会资源等举措,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国际传播体系,为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和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做出了积极贡献。未来,中心将继续秉持创新、开放、合作的理念,不断提升国际传播能力和水平,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