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9九游新媒体与现代人际传播中的个人形象塑造摘要: 本文通过分析以网络游戏、社交网络、自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分析用户使用新媒体进行个人形象塑造、现代人际传播的方式及特点,进而提出新媒体对使用者带来的精神或行动方面的不良影响。反思现今发达的信息传播系统,以实现一个更有效的新媒体自我形象塑造和人际交流方式,营造一个更健康的人际传播环境。
随着媒介环境的不断改良发展,人类创造了新媒体,并通过新媒体进行沟通交流,而新媒体在被人类使用的过程中也在悄无声息塑造着身处信息海洋中的我们,诠释着我们在赛博空间中的形象。
早在20世纪70年代,“新媒体”概念就在法国学者弗兰西斯·巴尔和杰拉尔·埃梅里合著的《新媒体》中出现了。随后的几十年间,人们对“新媒体”概念各持所见,“新媒体”在对其各种概念的博弈中走到今天。中国传媒大学的廖祥忠教授将“新媒体”定义为“以数字媒体为核心,以网络手机为代表的,通过数字化交互性的,固定或即时移动的多媒体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服务的传播形态”。在本文中所阐述的新媒体对自我形象塑造,主要从网络游戏、社交网络、自媒体三个应用维度出发。
2.1 另一个世界的英雄——网络游戏中的个人形象塑造 以RPG角色扮演游戏为代表的网络平台的电子游戏,包括APP社交游戏、联机游戏等,给人提供了一个便捷而又强大的途径去实现另一个世界中完美的自己,满足自己的英雄主义情结。人们对游戏的现实情感投入与对游戏中所扮演角色的认同如此之深,甚至于可能导致在现实生活中产生诸如网瘾、臆想症一类的消极影响。借由厂家设置好的游戏规则,玩家在虚拟游戏世界中“生活”,正如游戏“第二人生”,在另一个世界中过一把别样人生,塑造另一个“自己”。
2.2 深度的社交型自我——社交网络中的个人形象塑造 新媒体的最大代表媒介:网络与移动互联网终端的普及使网络社交成为时下人际传播的重要方式,如空间博客等社交平台、人人网等SNS社交网络、社交APP等,给普通大众带来更多社交机会,同时也通过这些网络信息挖掘自我。社交网站的基础是个人资料,也就是个人主页,每个成员在这里使用文字、图片或者视频来描述自己,除了个人资料之外,与好友的互动与评论等也是侧面反映用户在该网站形象的重要因素。免费的QQ空间让任何一个可以上网的草根民众实现在虚拟网络上的沟通与自我形象塑造。
2.3 我发故我在——自媒体平台的个人形象塑造 微博作为博客的一种衍生品,开启了互为传播与被传播、“以传者为中心”双向主动的传播新模式。短短140字,图文并茂,微博的“吐槽”式传播容量贴近于大众在实际生活中的对话。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手机,拍照记录,用文字让所有人看到自己的想法与心声。其中的“位置定位数据”、“周边的人”、“摇一摇”以及二维码给了普通人一种网络空间的“存在感”和代表符号。名人微博像一个自媒体平台,比娱乐小报的八卦信息更具有真实性,甚至于可以发表声明、当场辟谣,维护自己的公众形象。
3.1 不良精神与心理影响 借助新媒体,用户可以随心所欲地改变自己的角色,在虚拟的赛博空间中存在的“我”也许与现实世界中的“我”大相径庭,由此可能导致角色混乱、人格、沉溺于游戏世界而不能自拔等一系列问题。新媒体所提供的一人一机或一人多机式的服务,用户可能沉溺于虚拟社区而忽视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研究者发现,频繁使用手机或网络进行社交的人更容易感到抑郁和焦虑,容易让人变得怯懦、孤独和偏执。
3.2 潜在的信息安全度与可信度威胁 新媒体几乎可以制造所有人们可以认知的信息源,人们很容易依照现实生活中认知事物的模式去认知网络中的事物,认为“有图即”,而这些网络上的文字图片、音视频却有可能是人为加工捏造的。个人信息暴露在网络这个开放平台上,信息的安全保障与可信度很低。
3.3 沟通情感弱化 用户太过于依赖新媒体塑造自己的公众形象,在无形之中减少了面对面的交流。以网络社交为代表的新媒体让以往的邀友结伴成了微博上的@,传统节目一家人阖家团圆成了隔空视音频,似乎该看的都看到了,该听的都听到了,但是,人们的沟通情感被弱化,幸福指数不比使用传统媒介的高j9九游会真人游戏第一品牌。
3.4 感觉等因素的限制导致形象塑造碎片化 新媒体目前只满足了人类五感中的视听觉,而对于一个人的完整认知却是建立在嗅听味触视五种甚至再加上气场直觉才能彻底感受的,新媒体的介入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信息源。而且,人们在不同网站或媒介平台上建构自己的信息,使得每一个媒介平台都有一个“我”,但却因为信息不够完善而只是一个片面的“我”,微博等塑造的也只是碎片化的个人形象。同时,网络平台的一些技术限制,诸如网速、功能应用权限限制等使用户在网络上的形象塑造受到一定的阻力。
3.5 弱化人的行动力 文献[1]提出:动作和表情可以诱导出人的情绪。由此,他设计了一系列相关的实验,并在心理学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行动可以有效引导情绪,转变心态,引发正能量;身体活动能力的丧失会导致情绪感受能力的丧失,从而抑制正能量的产生。在新媒体介入后的形象塑造过程中,人们在尝试更便捷、更省力的交流方式的同时,也导致人越来越懒得动。人们似乎已经形成依赖媒介才能完成沟通的习惯,行动弱化后的人际沟通变得欠缺人情味,人对人的形象感知扁平生硬,欠缺真实感和亲和力,有碍正能量的激发。
4.1 媒介形态设计层面 在媒介的设计层面,设计者应该通过虚拟现实沉浸式交互设备、数字仿真设备、数字传感器等设备,在交流基本视听信息的基础上,开发多通道的沉浸式形象塑造或感知系统,加强触觉、甚至嗅觉、味觉等的感官体验,增加身体参与比重,鼓励用户增加行动量,提升信息交流质量,增加信息交流真实感和情感体验度。此外,可以加大媒体间的跨平台融合度,让用户在不同媒介中的形象信息得以整合,在赛博空间中塑造完整统一的个人形象j9九游会真人游戏第一品牌。
4.2 用户媒介使用观念启示 便捷的网络使用环境和新媒体给了用户更多自由展示自我的机会。作为用户自身,在情感体验方面,我们需要及时自我反省,在使用新媒体进行形象构建、人际交流的基础上,不要过度依赖虚拟媒介平台,要适当在现实生活中进行面对面的传统人际交流,进行真实的人际接触,更好地体验真实人的感受与需要j9九游会真人游戏第一品牌,打造真正鲜活的自我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