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123-6666

新闻资讯 分类
j9九游【东坡时评】红色记忆下红安“将军县”媒介形象建构

  j9九游【东坡时评】红色记忆下红安“将军县”媒介形象建构红安,是黄麻起义的发源地和鄂豫皖根据地的摇篮,是中国工农红军的重要诞生地。在这片土地上打响了黄麻起义第一枪,诞生了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三支红军主力,牺牲了14万英雄儿女,诞生了223位将军,被称为“中国第一将军县”。红安人民的斗争,为中国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其抗争历程和精神对激发民族凝聚力、传承红色基因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价值。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离不开对红色历史的传承,各种形式的媒介对红安“将军县”形象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建构与塑造。

  官方史料。关于红安抗争历程记载的文献资料众多,具有代表性的官方资料,比如1987年《红安县史》、2002年《黄冈简史》用书籍文字记载的方式,详细记录红安人民各个时期斗争纪实情况。《黄冈简史》中记载了“1926年5月,一批参加过辛亥的志士和军人在黄安县组织武装起义,攻占了黄安县城。在这期间鄂东的穷苦农民在生活无望的情况下,也纷纷投入反抗斗争中。”《中国党湖北省红安县组织史》中摘录原文:“随着党组织的发展,黄安各地的农动逐渐形成。到1927年5月,全县10个区、210个乡都建立了农民协会组织会员达5.6万人。在农动中,广大农民同豪绅地主展开了面对面的斗争。在农动期间,黄安县总工、青年团、妇女协会、商民协会和童子团等群众组织也纷纷建立起来,并有较大发展。”

  社会文献。随着社会的发展,关于红安“将军县”的关注与讨论逐渐丰富,一些社会文献记载了红安抗争情况。在1955年,新中国为表彰为事业做出伟大贡献的军人,举办了授衔仪式。在1955年大授衔中,授予上将军衔的55人中,就有8人来自红安县,更有中将13人,少将58人。在后来1961年到1963年的授衔当中,更有144名将军来自红安县j9九游,一共走出223位将军。红安儿女凭着“要j9九游,不要钱、不要家、不要命”,“图奉献,不图名、不图利”的勇于斗争、不怕牺牲的精神,最终夺得了的胜利。在2021年《湖北党史人物专辑》中先驱篇、战将篇、英烈篇分别记录了董必武、王树声、戴克敏等多位红军将领,对党和人民的事业做出牺牲和重大贡献的生平事迹,再现战争画面j9九游,目的是加深民众的记忆,不仅了解红安历史还能传承红安精神。

  传统媒体:充分利用当地报纸、广播、电视媒体,开设《将军故里党旗红》《耳畔红音》《红土乡音》广播节目,纪录片《中国第一将军县—红安县的传奇故事》《红色地名故事——红安》以及红安广播电视台推出的《红安,赤土上的百年传奇》。为了进一步了解报纸是如何塑造红安“将军县”形象,在知网《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以“全文=红安”且“全文=将军县”检索,从2013年到2023年的报道来看,主要是:红安史、老区经济发展以及红色旅游文化资源研究。关于红安“将军县”的相关报道范围较大,灵活度变大,围绕的话题广。有记录红安烈士、红安“将军县”老区等,探寻红色故事。

  新媒体:新媒体时代下,融媒联动、一体化发展,给红安传播“将军县”形象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除了在传统媒体平台报道,在新媒体平台创建了微信公众号、微信视频号“最红安”,抖音账号“红安融媒”以及红安综合频道直播“红安云”。通过多次传播实现全方位宣传红安“中国第一将军县”形象,持续打造好红安红色品牌,挖掘红安老区的价值内涵,讲好红安故事。县委、县政府积极利用新媒体平台宣传红安“将军县”老区,讲好老区的新故事,传播新声音。

  红安能够被大家所知晓,离不开艺术化创作。将一个个典型红安故事经过文学艺术化加工创作,让更多人熟知、了解红安精神。

  影视作品。电视剧《亮剑》讲述优秀将领李云龙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李云龙主要事迹的原型是红安的王近山将军。电视剧《铁血红安》红安娃子刘铜锣带领弟兄加入工农红军,在队伍中锻炼成长的故事。这些影视作品将本土的红色故事与鲜明个性化的人物特色相融合,各大主流媒体密集报道并给予高度评价,将红安“将军县”形象传遍大江南北。楚剧《天明 天亮》以红安波澜壮阔的历史为题材,讲述了天明、天亮两兄弟逐渐觉醒并走上的道路,用鲜血保留了火种的故事,讴歌了红安老区人民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英雄主义精神和乐观主义精神。

  歌谣。在战争时期,歌谣不仅发挥着导向、思想传播的作用,还能够稳固信仰和凝聚情感和力量。在红安战争时期盛产出一批经典红色歌谣。有《八月桂花遍地开》《一颗红心拿不去》《黄安谣》等。“小小黄安,人人好汉!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一首《黄安谣》是当年红安儿女前仆后继支援的真实写照。这首战争年代的歌谣,随着红四方面军的转战南北,而为全国人民所熟知。红安歌谣向民众展示了“红安为什么这么红”的答案。

  大众媒介的不断推陈出新,拉近大众与历史的时空距离、增强民众的感知力,在建构红安“将军县”形象时,通过文献史料再现还原红安时期抗争画面,加深民众对红安“将军县”的历史认知和历史记忆;利用平面媒体、电视媒体以及新媒体形成全方位的媒体矩阵,给予大量多方面关于红安的报道不断加深民众的整体认知;同时,运用多种媒介挖掘红安历史与人文内涵,全方位建构塑造红安“将军县”形象。

官方微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