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9九游会真人游戏第一品牌传统媒体的失效及社会化传播的兴起“互联网技术先是将全球“认知时钟”整齐划一,“草根”先是“捣毁”了权威的象牙塔,而后交互技术的飞跃式发展(web2.0)更以前所未见的高效能建立起新型的信赖关系。”目前在互联网上,社交媒体已经超越搜索引擎,成为第一大流量来源,二者的占比分别为46%和40%。今天,社交媒体几乎成为新媒体的代名词。那么明天,社交媒体会成就一个什么样的网络社会呢?在对社交媒体及其传播方式进行前瞻性预测前,需要对其发展历程进行梳理。
“Social Media”有人译为社交媒体,有人译为社会化媒体。笔者倾向于前者,如若使用后者,可把社交媒体看作狭义的社会化媒体。对于社交媒体的定义虽然表述不一,但有着共同的内涵。百度百科中的定义为: 社交媒体( Social Media) 是指允许人们撰写、分享、评价、讨论、相互沟通的网站和技术,是彼此之间用来分享意见、见解、经验和观点的工具和平台。人数众多和自发传播是构成社交媒体的两大要素。社交媒体这一概念最先出现在2007 年的一本叫做《什么是社会化媒体》(what is social media)的电子书中。作者安东尼·梅菲尔德(Antony Mayfield)将社交媒体定义为一种给予用户极大参与空间的新型在线媒体,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参与、公开、交流、对话、社区化、连通性。其实,社交媒体的最显著特点,就是其定义的模糊性、快速的创新性和各种技术的“融合”。
社交媒体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20 世纪70 年代产生的 Usenet、ARPANET 和 BBS 系统,甚至可以追溯到电脑时代来临之前的电话时代。随后,具有代表性的社交媒体相继诞生。(表1)
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和社会网络的构建,信息传播进入了关系传播,一些社交媒体成为基于用户社会关系的内容生产与交换平台,从而把新媒体经济导向关系经济。如果说互联网的发展促使传播赋权,那么社交媒体则促进关系赋权j9九游。喻国明教授认为,互联网的发展使社会对个体的赋权模式发生了范式转变,关系赋权作为一种全新的赋权机制,最大限度地激活了个体及其他关系资源网络,从根本上改变了权力格局与游戏规则。有人把社交媒体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社交媒体1.0:个人社交时代——内容互通;社交媒体2.0:全民社交时代——关系互动;社交媒体3.0:移动社交时代——物物互联。近年来,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大数据和物联网让社交媒体插上了翱翔的翅膀。
目前社交媒体已形成多种传播形态和运营模式,有基于强关系的社交媒体,如微信;有基于弱关系的社交媒体j9九游,如微博;有基于位置服务的社交媒体,如滴滴打车;粉丝和网红打造了一个个社交入口,而直播和平台则把社交推向每一个角落。在今天,无社交不传播,媒介化与社会化已融为一体,社交媒体已经从内容为王发展到连接一切!
然而,2016年为一些严重依赖社交媒体的运营者敲响警钟。随着社交平台上运营者数量不断增多,流量已呈现分散趋势,平台外的营收似乎亦达到顶峰。此外,社交媒体也给本已严峻的局面带来新焦虑。尤其是Facebook,如今人们发现它构成的威胁竟和机遇等量。随着大数据的应用,信息泄露、数据安全、社交过度等问题也在困扰着社交媒体。当微信面对人际过载、内容过载等社会化挑战时,腾讯创始人之一张志东对微信团队说,微信达到8亿用户之后,其社会复杂度已是无前人经验可借鉴的深水区,除了上面说的场景之外,还必然会有更多更深远的数字化社会难题接连浮现,微信团队面对社会化的挑战,会比5年前从零开始创业的挑战更大,责任也更大。
许多运营者不仅希望能够将发布在社交平台上的内容变现,而且渴望发掘社交媒体的连接能力。由于担心社交平台运营对于直接关系的稀释,运营者已不仅仅满足于以点赞和转发为基础的虚荣指标,他们开始专注内容与服务,线上与线下的连接。在社交媒体的关系传播中j9九游,关系转换和关系重构最为重要。笔者认为,对于社交平台,研究关系转换比研究关系本身更重要。张洪忠教授认为,社交媒体的价值观传播正在重构我们的社会关系,不但打破了传统媒体的“面”上传播关系,更是打破了我们社会一直以来“差序格局”的社会关系建构方式。
新媒体研究者魏武挥曾说:“大体上,大众媒体和大众传播是紧密不可分的:能够由大众媒体传播出来的内容就是大众传播。在信息匮乏的几个世纪里,这样的说法是成立的。但互联网的诞生伴随来的信息爆炸,让大量的媒体已经沦为小众的媒体,道理很简单,它们已经失却了足以引发大众层级传播的话语权,或者说,影响力。”媒介生态和传播环境的改变,让我们理应更多审视社交媒体和社会化传播。
原文《传统媒体的失效及社会化传播的兴起 ——基于美国大选的观察》载于《新闻爱好者》2017、1